心情故事
象征的典范,艺术的描摹 |
|
作者:SF999 日期:2014年01月10日 来源:SF999传奇发布网 | |
象征派诗人里尔克深受叔本华和尼采的唯心主义哲学影响,诗歌蕴含着浓厚的表现“自我”的象征主义意味;作为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私人秘书,里尔克又被现实主义艺术形式深深浸染,诗歌中时常呈现出如雕塑般令人震撼的现实美感。这种奇妙的矛盾统一体赋予了里尔克的诗歌罕有的表现张力,《豹》即是这种特色的完美展现。《豹》看起来就是一场诗人与豹之间交互相观的心理自视:诗的第一节是里尔克看豹,他的眼睛在透视豹的过程中也在进行自我审视,“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,/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。”豹在囚牢中苦闷地盘旋恰似诗人自己那求索的心灵,豹是身体“被囚”,而诗人那迷茫彷徨的心灵却在没有宇宙的栏杆中“自囚”:这种情境在诗歌的第二节发生了神奇的转变——在囚笼中不停旋转的豹突然让诗人发生神奇的“幻移”,他的意志慢慢“昏眩”,之后仿佛进入栏杆之中变成了豹,观察外面的自己。第三节诗歌继续了这种令人迷眩的心理感受,那时不时撩起的眼帘、四肢紧张的静寂,不知是说豹还是描述里尔克自己,或者是两者合而为一?结论为何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人们感受到了诗人想要表达的“自我”的苦闷求索和蜕变过程:那充满野性但却在禁锢中迷茫漫步的豹好似一尊会移动的菩闷雕塑,它的意志和诗人的意志糅合在一起,两者的心灵在求索与修行中慢慢升华,“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——/在心中化为乌有。”囚笼不在,纷扰不在,一切归于沉静。浓厚的辩证主义色彩使《豹》具备了难以描摹的吸引力,也令其思想颇难解读,里尔克在诗中意图表现的精神内核,读者需要慢慢体味。 |
|